财务管理系万月老师的《经济法》课程把对课堂的热爱带入到教学中,授课过程中给人感觉精神饱满,情绪高涨,思路开阔,反应敏捷。对教学内容阐述清楚,运用自如,表达清楚。主要凸显的特点如下:
一、教态得体,感染力强
在经济法教学活动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学媒体资源的呈现,更好地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避免枯燥乏味,增强教学感染力。同时,在教学中运用幽默,富有情趣的语言,将枯燥的法律条文变成一个个经典小案例,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寓教于笑声中,寓意于笑声中,让学生在笑声中受到教益,得到启迪。用充满热情的教学语言充分显示知识点的生命力,熠熠放光彩,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整堂课始终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丰富多彩富有变化的学习活动中活跃思维,获得知识。
万月老师上课场景
二、创设情景,贴近实际
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上精心设计。利用大学生小茗签订劳动合同进行问题情境创设,让同学们通过角色扮演参与其中。从学生面临的相关联实际问题和困难入手,激发学生去思考探究。结合本课的教学知识点渗透培养了学生新思维,这可谓是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拓宽学生视野,丰富话题信息。激发学生追根究底,寻求真理的热情。
情境创设场景
三、引入思政,以小见大
利用案例生活化、真实化、热点化的案例引入思政元素,极大提升学生学习的乐趣。比如本节课引入个人辞职和社会责任案例,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任性辞职的严重后果,明白违约金并不是用人单位捆绑自己的“枷锁”。在未来的工作中,应理性对待辞职和违约金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辩证地看待辞职自由与社会责任担当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可以引导学生有效避免辞职中可能面临的违约金责任风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遵纪守法是做人做事的底线,都应有底线思维。新时代的中国需要知法、懂法、尊法、守法、用法的大学生,社会更需要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劳动者。
引入思政案例场景
本次课,学生参与度高,课程效果好,氛围浓厚。教师课前做好精心准备,课上认真组织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课程改革的本质特征,为学院深化课堂改革,优化课堂教学工作提供新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