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大一新生对市场营销专业的理解,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025年11月7日商学院2025级市场营销1班、2班102位学生在郝书俊、翟怡楠、田雯、刘娟四位老师的带领下,前往石家庄织音1953工业创意园区,开展了一场沉浸式专业认知实习活动。冒着淅沥沥的小雨,同学们兴奋地走进园区内的石家庄市纺织博物馆、古琴博物馆与可口可乐博物馆,在真实场景中感知营销的多元形态与行业价值。
本次认知实习作为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旨在帮助大一新生在系统学习专业课程前,建立对行业的直观认识,拓宽专业视野,激发学习动力。活动采用“理论铺垫+实地参访+专家讲解”的模式,实现从课堂到现场的无缝衔接。
出发前,郝书俊老师在商学院402教室为同学们开展了认知实习理论指导。围绕实习目标、学习重点,结合当前行业发展趋势,系统阐释了市场营销在产业转型与品牌塑造中的核心作用,并重点介绍了织音1953园区从旧纺织厂到音乐文化创意综合体的转型历程,引导同学们带着“营销如何为产业升级赋能”的问题走进实践现场。
在织音1953园区,同学们首先参观了石家庄市纺织博物馆。馆内完整保留了原有纺织厂房的建筑风貌,陈列着从清末民初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多类纺织设备、产品样本和历史档案。讲解员详细介绍了石家庄纺织业从兴盛、调整到转型的全过程,重点讲解了如何通过“场景再造+文化叙事”的运营思路,将废弃厂房转变为融合展览、文创、教育功能的公共文化空间。同学们亲眼见到老式织布机如何成为艺术陈列,旧纺锤如何转化为文创符号,深刻体会到市场营销在工业遗产活化、文化IP打造中的创新应用。

同学们参观纺织博物馆
随后,同学们走进可口可乐博物馆,系统了解了这一国际品牌从配方诞生到全球扩张的130余年历程。展馆以时间轴形式呈现了可口可乐商标、广告、瓶身设计的演变过程,特别展示了其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传播策略——从早期月份牌广告到近年来的国潮联名系列。现场展示了可口可乐各类限量包装与社交媒体传播案例,生动阐释了可口可乐如何持续构建品牌形象、维系用户忠诚,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品牌之一。


同学们认真听可口可乐的品牌故事
在古琴博物馆,同学们接触到以古琴为代表的传统音乐文化的现代转化路径。馆内不仅珍藏着传世古琴,还通过数字影音、场景还原、互动体验等方式,将古琴艺术与当代美学生活相结合。同学们在试听区聆听《流水》《广陵散》等名曲演奏,体验古琴工坊的制琴流程,理解市场营销在文化传承、内容活化与受众连接中所起的关键作用。

同学们在听最早的六角钢琴音乐
参访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实习彻底刷新了对市场营销的认知。“纺织博物馆让我看到营销如何唤醒城市记忆,可口可乐展示了品牌情感的持久力量,而古琴博物馆则教会我们文化如何借助营销走进现代生活。”一名2025级学生如是说。三个场馆、三种业态,共同勾勒出营销学科的宽广边界与多元可能,也让同学们对未来专业学习路径更加清晰、充满期待。
此次织音1953园区之行,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行业视野,强化了市场营销专业认知,也提升了学生沟通协作与现场学习的能力,真正实现了“在实景中学习,在感知中成长”的育人目标。

同学们在石家庄织音1953合影留念
供稿人:2025级市场营销1班王颖
终审:党委宣传部